热线电话
新闻中心

新型聚氨酯抑黄抗氧剂的配方设计与性能评估,确保在紫外线和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颜色与性能稳定。

各位朋友们,各位同仁,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“聚氨酯抗黄保卫战:颜色与性能的持久魅力”讲座!我是今天的讲解员,一个在化工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。今天,我们不谈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,不摆那些高深的理论,咱们用大白话,聊聊聚氨酯抗黄的那点事儿!

一、开场白:聚氨酯也怕“老”?

各位,咱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:您兴高采烈地买了一张崭新的白色沙发,或者一件亮丽的淡蓝色运动服,刚开始,那颜色,那质感,真是让人心旷神怡!可是,过了一段时间,阳光晒一晒,高温烘一烘,您突然发现,这白色不再纯洁,开始泛黄;这蓝色也黯然失色,失去了往日的活力。是不是觉得心里有点堵?

这可不是您的错觉,也不是质量问题,这其实是聚氨酯材料的老化现象,而罪魁祸首之一,就是紫外线和高温导致的黄变和性能下降。 聚氨酯,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,应用在涂料、弹性体、泡沫、粘合剂等各个领域,可以说无处不在。但是,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那就是容易受到光、热、氧的侵蚀,导致颜色发黄,力学性能下降,使用寿命缩短。

想象一下,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产品,因为抗黄性能不好,客户投诉不断,市场口碑一落千丈,那可真是让人捶胸顿足啊!所以,研发新型聚氨酯抑黄抗氧剂,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颜色和性能的稳定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可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,更是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寿命,关乎企业的声誉和利润!

二、敌人是谁?了解黄变的幕后黑手

要打赢这场“抗黄保卫战”,首先,我们要知己知彼,了解导致聚氨酯黄变的幕后黑手。 简单来说,聚氨酯黄变主要有以下几个“凶手”:

  1. 紫外线 (UV): 这位可是头号公敌!紫外线会引发聚氨酯分子链的断裂和氧化,产生有色物质,导致黄变。就像一个“熊孩子”,到处搞破坏,让原本干净的聚氨酯变得污浊不堪。
  2. 热: 高温会加速聚氨酯的氧化反应,使其降解,产生黄色的醌类化合物。这就像一个“催化剂”,让黄变过程加速进行。
  3. 氧气: 氧气是氧化反应的必需品,它会与聚氨酯分子发生反应,生成过氧化物自由基,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终导致黄变。
  4. 氮氧化物 (NOx):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也会与聚氨酯发生反应,产生有色物质,尤其是在光照条件下,这种反应更加明显。

这些“凶手”可不是孤军奋战,它们常常联手作案,相互配合,加速聚氨酯的黄变过程。所以,我们要想有效抑制黄变,就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御措施。

三、我们的武器:新型聚氨酯抑黄抗氧剂的设计理念

既然知道了敌人是谁,接下来,我们就该亮出我们的武器了!新型聚氨酯抑黄抗氧剂的设计理念,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多管齐下,内外兼修。

  1. 多管齐下: 针对不同的“凶手”,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。

    • 吸收紫外线: 添加紫外线吸收剂,就像给聚氨酯穿上一层防晒衣,阻挡紫外线的入侵。
    • 捕捉自由基: 添加自由基清除剂,像一个“清道夫”,及时清除氧化反应产生的自由基,阻止连锁反应的发生。
    • 分解过氧化物: 添加过氧化物分解剂,就像一个“拆弹专家”,将已经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成无害物质,防止其进一步引发黄变。
    • 钝化金属离子: 某些金属离子会催化聚氨酯的氧化反应,所以,我们要添加金属离子钝化剂,将这些“催化剂”牢牢控制住。
  2. 内外兼修: 好的抗氧剂,不仅要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能,还要与聚氨酯体系有良好的相容性,不影响聚氨酯的其他性能,例如力学性能、耐候性等。就像一个优秀的“合作伙伴”,不仅能完成自己的任务,还能与其他成员和谐相处,共同进步。

四、配方揭秘:打造完美抗黄战队

有了设计理念,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配方设计。一个优秀的聚氨酯抑黄抗氧剂配方,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:

  • 主抗氧剂: 主要用来捕捉自由基,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。常用的主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、胺类抗氧剂等。
  • 辅助抗氧剂: 主要用来分解过氧化物,与主抗氧剂协同作用,提高抗氧化效果。常用的辅助抗氧剂包括亚磷酸酯类抗氧剂、硫代丙酸酯类抗氧剂等。
  • 紫外线吸收剂: 主要用来吸收紫外线,减少紫外线对聚氨酯的伤害。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、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。
  • 光稳定剂: 主要用来捕捉自由基,钝化金属离子,防止光降解。常用的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(HALS) 等。

下面是一个示例性的配方,仅供参考,具体的配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:

新型聚氨酯抑黄抗氧剂的配方设计与性能评估,确保在紫外线和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颜色与性能稳定。

  • 主抗氧剂: 主要用来捕捉自由基,阻止氧化反应的发生。常用的主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、胺类抗氧剂等。
  • 辅助抗氧剂: 主要用来分解过氧化物,与主抗氧剂协同作用,提高抗氧化效果。常用的辅助抗氧剂包括亚磷酸酯类抗氧剂、硫代丙酸酯类抗氧剂等。
  • 紫外线吸收剂: 主要用来吸收紫外线,减少紫外线对聚氨酯的伤害。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、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。
  • 光稳定剂: 主要用来捕捉自由基,钝化金属离子,防止光降解。常用的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(HALS) 等。

下面是一个示例性的配方,仅供参考,具体的配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:

成分 含量(wt%) 作用 备注
受阻酚类抗氧剂 0.3-0.5 捕捉自由基,阻止氧化反应 例如:抗氧剂1010,抗氧剂1076
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.2-0.4 分解过氧化物,与主抗氧剂协同作用 例如:亚磷酸酯168
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.5-1.0 吸收紫外线,减少紫外线对聚氨酯的伤害 例如:UV-326,UV-327
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0.3-0.5 捕捉自由基,钝化金属离子,防止光降解 例如:HALS-770,HALS-944
溶剂/分散剂 适量 促进抗氧剂的分散,提高其使用效果 可以选择与聚氨酯体系相容性好的溶剂

五、性能评估:真金不怕火炼

配方设计好了,接下来,就要进行性能评估,验证我们的抗黄保卫战队是否真的给力。 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黄变指数测试: 这是直接的指标。将添加了抗氧剂的聚氨酯样品和未添加抗氧剂的样品,分别在紫外线照射和高温环境下进行老化试验,定期测量其黄变指数 (YI),比较两者的差异。黄变指数越低,说明抗黄效果越好。

  2. 力学性能测试: 评估抗氧剂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,例如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、硬度等。好的抗氧剂不应降低聚氨酯的力学性能,甚至还能提高其某些性能。

  3. 耐候性测试: 评估抗氧剂对聚氨酯长期耐候性的影响。将样品暴露在自然环境或模拟自然环境的条件下,例如阳光、雨水、温度变化等,定期观察其外观变化和性能变化。

  4. 热稳定性测试: 评估抗氧剂对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。通过热重分析 (TGA) 等手段,测量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和分解速率,评估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。

六、参数设定:量化抗黄效果

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抗氧剂的性能,我们需要对一些关键参数进行量化。

参数 单位 意义 理想值 测试方法
黄变指数 (ΔYI) 经过一定时间老化后,样品的黄变程度。数值越小,抗黄效果越好。 < 5 (经过500小时紫外老化) 色差计
拉伸强度 MPa 材料在拉伸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大应力。 与未添加抗氧剂的样品相比,变化小于10% 万能试验机
断裂伸长率 % 材料在拉伸断裂时所能达到的大伸长量。 与未添加抗氧剂的样品相比,变化小于10% 万能试验机
热分解温度 材料开始分解时的温度。 越高越好,表明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。 热重分析 (TGA)
失重率 % 材料在高温下一定时间后的重量损失。 越小越好,表明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。 热重分析 (TGA)

七、注意事项:细节决定成败

在抗黄保卫战中,除了要有好的武器和策略,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:

  • 抗氧剂的选择: 不同的聚氨酯体系,需要选择不同的抗氧剂。要充分了解聚氨酯的类型、分子量、端基等信息,选择相容性好的抗氧剂。
  • 抗氧剂的添加量: 抗氧剂的添加量过少,起不到保护作用;添加量过多,反而会影响聚氨酯的性能。要根据实际情况,选择合适的添加量。
  • 抗氧剂的分散: 抗氧剂必须充分分散在聚氨酯体系中,才能发挥其作用。可以使用溶剂或分散剂来促进抗氧剂的分散。
  • 储存条件: 抗氧剂应储存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的地方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。

八、总结:持久战,需长期坚持

各位,聚氨酯抗黄,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我们长期坚持。只有不断地研发新型抗氧剂,不断地优化配方,不断地改进工艺,才能真正战胜黄变,让我们的聚氨酯产品,永葆青春,历久弥新!

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谢谢大家!
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联系人: 吴经理
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 (微信同号)
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聚氨酯防水涂料催化剂目录

  • NT CAT 680 凝胶型催化剂,是一种环保型金属复合催化剂,不含RoHS所限制的多溴联、多溴二醚、铅、汞、镉等、辛基锡、丁基锡、基锡等九类有机锡化合物,适用于聚氨酯皮革、涂料、胶黏剂以及硅橡胶等。

  • NT CAT C-14 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密封胶和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;

  • NT CAT C-15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比A-14活性低;

  • NT CAT C-16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和一定的耐水解性,组合料储存时间长;

  • NT CAT C-128 适用于聚氨酯双组份快速固化胶黏剂体系,在该系列催化剂中催化活性强,特别适合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体系;

  • NT CAT C-12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很强的延迟效果,与水的稳定性较强;

  • NT CAT C-138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良好的流动性和耐水解性;

  • NT CAT C-154 适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;

  • NT CAT C-15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可用来替代A-14,添加量为A-14的50-60%;

  • NT CAT MB20 凝胶型催化剂,可用于替代软质块状泡沫、高密度软质泡沫、喷涂泡沫、微孔泡沫以及硬质泡沫体系中的锡金属催化剂,活性比有机锡相对较低;

  • NT CAT T-12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,凝胶型催化剂,适用于聚醚型高密度结构泡沫,还用于聚氨酯涂料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室温固化硅橡胶等;

  • NT CAT T-125 有机锡类强凝胶催化剂,与其他的二丁基锡催化剂相比,T-125催化剂对氨基甲酸酯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,而且改善了水解稳定性,适用于硬质聚氨酯喷涂泡沫、模塑泡沫及CASE应用中。

上一篇
下一篇